全国万事通微姐便民平台微信号!
万家微信便民平台_百事通微姐微信号_免费便民信息推广服务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海外华人网 > 东南亚 > 文莱华人社会的形成及变迁

文莱华人社会的形成及变迁

时间:2021-09-03 04:29 点击:
位于婆罗洲西北、面积5,765平方公里的苏丹邦国文莱,是烈屿乡侨海外移居地之一。
 
华人与文莱(渤泥)的接触已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但当时的接触是一种朝贡体制下的官方互动。近代华人移民来到文莱,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之际。文莱最早的一本人口普查报告书于1911年出版时,记录了全汶只有736名华人,约占总人口3.4%。随着华南移民进一步南来,逐年成长,1921年计有1,423人、1931年计有2,682人。到了1930年代,华人进一步自马来半岛、砂拉越以及福建、广东等地进入文莱。
 
华人移民的高峰期主要在二次战后,也就是1947-60年之间。主要原因是石油发现之后,吸引了大量劳动力进入石油公司工作;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农耕者到来垦殖;这时期的文莱正迈向现代化道路,各地大兴土木,积极展开基层建设,引进不少华族建筑技工参与工作。华人人口数的迅速增加,以至于占文莱总人口的比例在二次大战之后超过了20%,并在1960年达到史上最高的26.0%。之后,逐年下降,一直到2014年的10.2%。
 
就华人人口增长率来看,1947及1960年显然是两个高峰期,迁入人数有显着的成长。这与文莱石油经济的崛起有直接相关。到了1971、1981年仍然有1万多人、7千5百多人迁入。到了1991年,因为公民权的考试越趋困难,迁入人数锐减。2016年的资料显示,具有文莱公民身分者,约占全国人口的72.0%。永久居民则为6.9%,其余为暂时居民,占21.0%。同时,移民若是没有拿到公民权或永久居留权者,返回原乡定居者也大有人在,列与。
 
虽然华人是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但却是民间经济上的主导者。在1959年文莱成为自治邦的那一年,赖公任主编一本《文莱商业大观侨贤事略》,他提到了早期华侨由星马移民到砂拉越、进而移垦文莱的过程,也盛赞华侨对于文莱发展的贡献,特别是经济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各项建设技术上无可取代的角色。他提到:
 
矧夫文莱商业,固执牛耳者厥为华侨,然其间虽有外商机构之设,或囿于地理环境以及卓具成绩等关系,仍须赖以从事招徕匡辅。庞大矿务工业,归之资力充沛外商所总揽,但建设工程技术人员劳工,各当地卫生政教,日常生活供应等等,多赖同侨服务,甚此,我华侨之在文莱州邦,今昔皆处于极重要地位。
 
华胄资本及劳工,初由星马分流至砂拉越,嗣续奋进此邦,惨淡经营,勤俭耐劳,奉公守法,成家立业,衣食全聚教养于斯,与各民族和睦共处,远溯汉唐而迄今兹,优哉游也,俨如海外故乡,热爱是邦臻于富强之域,咸乐于贡献所能,各展所业,促进此“和平之居”文莱回教州邦永恒昌盛繁荣,苏丹殿下德泽覃敷,吾侨民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喁喁企望殊殷。
 
华人移民主要集中在文莱首府斯市及马来奕县,前者是文莱的政经与文化中心,后者是石油的产业市镇。若进一步根据《文莱商业大观侨贤事略》所记载的312位人物加以统计,文莱境内的华裔商人,未登载祖籍地者30.8%,福建(闽南)各邑移民占21.2%居次,客家各邑移民占14.7%、广府人约10.9%、海南人为7.4%、潮州人5.1%、福州与莆田侨民则分别为4.5%、3.2%,浙江、湖北籍民及侨生(在南洋出生的华裔)则占少数。而福建帮中最大的社交,就是烈屿人,占了福建人总数的65.2%,且主要集中于首府斯市,占斯市华人的30.8%,仅次于未登载祖籍地者,可谓斯市第一大社交。
 
换言之,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叶烈屿人的南渡谋生或躲避战乱,集中在新加坡及文莱、林梦。一开始移民到文莱、林梦的烈屿乡侨以经营小杂货生意为主,到了1920年代之后,便开始有崭露头角的贸易商号出现。19世纪后期,烈屿籍的劳动阶层在文莱斯市也成立有“金浯江码头工友”之名的组织,直到1980年代才因港口迁徙到摩拉而没落。文莱的华人社会,烈屿人是最大的社交之一,特别集中于商业荟萃的斯市,经济实力雄厚。我国新南向政策,应多多借重文莱烈屿侨领之协助,方能事半功倍。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