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万事通微姐便民平台微信号!
万家微信便民平台_百事通微姐微信号_免费便民信息推广服务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网站 > 朱舜水的民族志节及其海上漂泊(中)

朱舜水的民族志节及其海上漂泊(中)

时间:2021-09-06 01:05 点击:
参、东亚海域漂泊航海图示
 
由于地理区位的影响,朱舜水不能如王船山深遁家乡的湘西老林深山;不能如顾亭林远走西北而 寄居于华山之麓;也不能如孙奇逢垦居于豫北苏门山结寨讲学。朱舜水既是海边的馀姚人且又长 居于距近海口的松江,故熟习于海洋和航海之事,因此在“孔子乘桴浮于海”、“微子去之”的 儒家志节下而泛海漂泊于东亚之洋。本章依梁着《年谱》所述,将朱舜水在东亚海域漂泊的空间 路线绘制为空间图示且续以诠释,依序呈现于下:
 
乙酉年(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福王在南京即帝位,年号弘光,南明政权由此始。然而, 史家凌雪如此说:
 
哂园尝论明之亡也,始于羽党,成于奄竖,终于盗贼。南渡继之,小人得志,借朋党以肆毒,合 奄竖以固宠,假盗贼以张威;而庙堂昏庸,酣歌勿恤;忠贞黜落,贪黩横肆;纪纲倒置,是非混 淆;以致穴中自斗,贻敌以渔人之利焉。﹝……﹞当其时,坐而平章者,不乏道德誉望、忠谅诚 悃之儒;其扞御边圉、绸缪外海者,也多英达敏练、遗艰投大之材。刘、黄、姜、高、史、瞿、 何、堵诸君子者,皆学究天人、忠贯日月,常变不渝,文武互济,也可谓祖起之留遗王国之桢矣 。乃好爵虚縻、大权不畀,或外而不内,或尊而不亲,终于一木支倾、丸泥塞溃,碧血青磷,抗 忠自信。悲乎!悲乎!
 
上引凌雪论明亡之故,正在于奸党联合奄竖而败乱国政,且君王昏庸无德,朝廷纲纪涣散,贪渎 横肆、自斗不休,虽然也有一些文武忠臣,奈何死的死、走的走、闲置的闲置、隐居的隐居。嚣 张狂肆于弘光朝者,如马士英、阮大铖、郑芝龙辈,极尽其魑魅魍魉之穷凶极恶的害人伎俩,联 手将弘光朝败坏摧朽。
 
这种腐烂政权居然召朱舜水出来任官,舜水焉能接受?奸宦们准备予以逮捕杀害,舜水于当年连 夜出海逃亡舟山;五月初九日,清军渡江,初十日,弘光出走,十五日女真入南京城,舜水从舟 山渡海远航日本长崎,时年四十六岁。33其航海空间图示,见图一。
 
图一朱舜水46岁逃离大陆到日本长崎
 
《年谱》于“丙戌(鲁监国元年,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先生四十七岁”条曰: “是年,先生至安南。盖先生初亡命日本,彼中海禁方严,不容外人,故转徙至安南也。”
 
彼时德川幕府行锁国之政,朱舜水抵长崎不得上岸,必须离境,而此中所言“安南”,实则今越 南中部顺化之南的会安古城。其由长崎坐船远航会安的空间图示,见图二。
 
关于越南的会安古城,汤锦台在其《闽南人的海上世纪》一书中有深入的说明。35汤氏指出宋元 时代,极力发展海外贸易,因此鼓舞了中国东南沿海之民向海外拓殖贸迁,特别是泉州商民,大 批南下而散布在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尼群岛和婆罗洲的南海诸国港口,与早已活跃当地的波 斯、阿拉伯和印度商人会合交易。因此从泉州、广州沿着越南的海岸南行,再穿越暹罗湾直达马 来半岛东海岸的航路沿线,出现不少华商兴贸通商的据点。再西延到马来半岛西岸,或南延到爪 哇、苏门答腊沿岸港口,通达印度洋的前沿,均有不少华商贸易。
 
在这些港市和城邦当中,又以林邑浦,也就是越南的会安统领风骚。会安位在越南中部秋盆河北 岸近海之处,很早以来就是华船从泉州、广州航行南海诸国的一个重要中转站。它繁盛的贸易, 支撑了古占城国的存在与繁荣。
 
占城国原称林邑,后改称占婆,宋、元、明三朝,则以占城称呼。原是秦代象郡林邑县所在地, 汉朝为象林县,属日南郡。到东汉末年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人脱离中国,自立为国, 成为最早出现于越南中南部的国家。因其近海的有利地位,印度商贾很早就到此贸易,久受婆罗 门教的影响,早期的宗教信仰、文字、历法都源自印度。
 
大体上,中国对占城国的贸易,宋朝以后开始兴旺发达。泉州以对外贸易的地利之便,出海船舶 也以占城为其重要停靠地,每年冬季南下,“自泉州至本国顺风舟行二十馀程”,等到南风季节 再行回国。到占城国就是到会安。
 
会安的重要口岸地位持续达数百年之久,十六、七世纪欧洲人东来后,更大放异彩,成为中、日 和欧洲商人汇聚的一个重要国际港口。
 
在同一本书中汤锦台又提到在会安出土的中国陶瓷器,见证了十六世纪末期,葡萄牙船只开始绕 经会安往来澳门与麻六甲两地之后,闽南海商在会安非常活跃。这些陶瓷器,数量达一百八十件 之多,是明神起万历年间的产品(公元1590年代),其中约七十件产自漳州,六十件出自江西景 德镇,其馀为广州和其他地区的产品。而从十七世纪初期起,泉州商人逐渐加进了会安的贸易角 逐。特别是荷兰人在公元一六二四年占领台湾之后,在会安设立了商馆,往返于南海的荷兰船, 常停靠此地;与荷兰人有贸易关系的郑芝龙船队,以及后来继之而起的郑成功的商船,更不时往 来会安。
 
公元一六八三年(康熙二十二年)台湾纳入清朝版图,有部分明郑部属流亡到会安,甚至有一百 七十几人在会安海关任职。因此随着闽、广商人的聚集,在会安出现了一个热闹的海外华人街。 这里建有观音庙、关帝庙,还有福建会馆、肇庆会馆、潮州会馆、琼府会馆、五帮会馆和客家会 馆等。相邻的则是跟随葡萄牙人船只南下的日本商人居住的日本人区。在郑芝龙、郑成功活跃时 期,会安华人多达五千,与当时繁华一时的长崎华人区,南北相互呼应。即使到今天,这里也还 住有一千多名华人,另保留了华人历史性建筑八百多所。
 
关于会安城在越南的国家发展史上的区位性,黄兰翔有所简述。
 
公元一四二八年,黎利起兵击退直接设官统治越南的中国(明朝),他即是黎太祖。一四七一年 ,黎圣起南征占婆国且消灭之,会安自此纳入黎朝版图。到一五二七年,黎朝被权臣莫登庸篡夺 。黎朝旧臣阮淦拥立黎庄起于清化、义安一带抗击莫氏,一五四五年阮氏死,其婿郑检继之支持 黎朝中兴大业,检死,其子郑松继之,一五九三年终于光复昇龙城(今河内),迎立黎世起。在 这个郑氏支持黎朝的过程中,阮淦的儿子阮潢却于一五五八年率领自己的部众南至顺化独立,明 末到清初时期,越南的河内黎朝(其实是郑氏政权)与顺化的阮朝断断续续有战争,黎朝较排斥 华人,而阮朝却欢迎华人,因此会安的中国人甚多。
 
同样的时代,日本幕府则鼓励日本商人出海贸易,黄氏在同一书中说明公元一五九三年颁发“朱 印状”给日本西南方面的“大名”和资本家,要求他们的商船到东南亚贸易,因此,日本海商前 来会安也甚为频繁。
 
再者,黄氏也指出明末清初有很多东南抗清志士乘舟泛海到会安,称为“明乡人”。38这些漂泊 到中越安南会安的明朝遗民,基本上,与本文上引的汤锦台所述由台湾逃至会安的明郑部曲,他 们共同构成了会安地区的抗清复明之华人社会的特殊性。
 
笔者不惮繁引,目的就是结构地诠释朱舜水所以会航海前往长崎,又从长崎航海到会安之内在原 因(外在原因是夏季西南季风可至日本而冬季东北季风可至东南亚之利),乃是会安在那个时代 ,已有相当数量的中国人和日本人,且会安是当时东南亚非常重要的贸易商港,朱舜水也可依靠 之而商贸积赀以备抗清复明之举,同时会安居留相当数量的抗清华人,如明乡人或明郑旧部,也 是吸引朱舜水泛海来此会安城栖留的一个春秋节义之民族认同感。
 
朱舜水在会安停留至次年,也就是公元一六四七年(鲁王监国二年,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 他可能是应张名振、张煌言、冯京第等南明鲁王政权重要人物之召唤而从会安航海返舟山,见图 三。
 
依梁启超所叙,朱舜水这两年都在舟山,而于五十岁时,从舟山浮海到厦门。到厦门之故,或许 是试图为中介而联合在舟山抗清的张名振、张煌言等儒臣和在厦门抗清的郑成功。40也就是说为 了闽浙沿海的抗清力量的团结而有的东南海岸的航行,其空间图示,见图四。
 
因此,朱舜水五十一岁时期,则于舟山和厦门之间往返不已,盖或是继续参与鲁王集团及郑成功 集团在东南海上的抗清事业。其时的航海空间图示,见图五。
 
朱舜水在东南海上的抗清,主要是支持舟山的鲁王,特别与抗清名将王翊论君子之交。在朱舜水 的文字和话语中,其实对于鲁王政权的一些嚣张无度的武人实无好感,似乎对于在厦门抗清的郑 延平之军伍无秩序,也甚觉可厌,因此似乎没有前去延平帐下向郑成功自我推荐。但这一、二年 ,他是在舟山和厦门两地航泊往来,其于两地连系两个抗清势力,或也有可能。
 
然而南明的东南海上抗清活动,由于内部纷乱和斗争以及相互攻讦残杀,终究十分穷困艰难。朱 舜水五十二岁那年,也就是鲁王监国六年(永历五年,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于六月西南 季风兴发时,乘舟赴日本长崎。其航海空间图示,见图六。
 
何以朱舜水在舟山和厦门参与海上抗清三年,最终还是决定远航离去?史实有考。〈舜水先生行 实〉曰:“永历五年辛卯,舟山诸将互抱疑贰,欲相屠杀,清兵将至。先生预料祸败,欲自舟山 至安南,而阻风转至日本。”41这里说的“欲相屠杀”其实是真正的屠杀,梁启超提到监国六年 “二月,张名振杀黄斌卿旧部将王朝先”。42由于激烈的内斗和互杀,迫使舜水不欲留在舟山而 一心求去。
 
弟子安东守约问:“老师比年在何处?中国丧乱无所住乎?”舜水先回答说他内心不安,欲离此 而往日本,并提及兵部左侍郎张煌言劝他莫走,张氏且说:“我们在此,年翁一人留不住,我们 在此作何事?日本人闻之,也笑我等。”43然而,朱舜水终究坚持出离之心志,其理如下:
 
然不佞不能留也。何故?彼地无田可耕,不能自食其力,此外但渔也可。然捕鱼舵梢,与盗贼无 二,不可为也。若坐而日糜其饷,彼之来者,皆百姓之肉与血,甚者打粮;打粮者,打家劫舍, 掠人质子而来物者也。焉有仁人日膳人之肉,膏人之血,食御人之食,啃人之子之骨而可为者? 故决意来此。﹝……﹞如此剥民,而曰救民,吾弗信也;如此残民,而图恢复,吾不知也。
 
由此可知南明鲁王系统的海上抗清团体,平时不事生产,军队官吏的吃喝完全依赖舟山的穷困平 民支持,除了搜刮自民间之外,居然还有打家劫舍、掳人勒索的恶行恶状,在朱舜水看来,这哪 是抗清复明的义师,其实是个典型的剥削残害庶民百姓的盗匪集团。不与不义团体为伍而洁身自 爱,这就是朱舜水弃鲁王朝而远走日本的缘由。
 
五十二岁时的朱舜水航至日本长崎,碍于日本锁国,无法入境。因此,在东北季风强盛时,乃由 长崎南航数年前曾居停的安南阮朝的会安。此时则是公元一六五二年(鲁王监国七年,永历六年 ,清顺治九年)的春夏之际。其航海空间图示,见图七。可能是舟航劳顿,朱舜水抵会安后患病 甚剧,是时年五十三岁。
 
一六五二年秋天,朱舜水又从会安买舟赴日本长崎。他何以再度风波飘摇航行于东亚海洋?似乎 是试图在日本借兵。朱舜水曰:
 
夫东武固材贤之薮,而玑璧之渊也。吾素闻日本国如古燕赵之风。燕赵古多悲歌慷慨之士。今悲 歌之声形震吾耳、溢吾目久矣。其也间有慷慨之士乎?有则子为我告之,无则为我博访之也。其 有若黄金五百斤买骏马之骨,来千里马者三乎?其有若振垂绝之弱燕,殄二万乘之强齐,返磨室 之鼎,植汶篁之竹者乎?其有立义不侵,然诺为行,不使人疑之田光先生乎?﹝……﹞其有邯郸 旦夕且下,平原束手挢舌,而义不帝秦,欲蹈东海,若鲁连先生者乎?仲连非赵产,客于赵而能 使赵焜煌至今,真人杰也!﹝……﹞又闻此地多博闻强识之士,胸罗今古,足以匡其君而华其国 者,有则也以告焉。恨吾匏系于此,不能一观其盛。傥能身接之,也足以慰十七年之饥渴,而自 信其耳目。﹝……﹞
 
舜水在这一段信函中表露了两个重点,其一他认为日本真乃正义豪杰之国,或有基于义气而能支 持他的抗清复明志节而愿效法中国古代英雄贞士,与他一齐返中国去对抗满清夷狄者?其一他实 则把自己比拟为义不帝秦欲蹈东海的鲁仲连,而其实,他这位南明之鲁仲连,确然是义不帝清且 真能蹈航东海的儒家豪杰。
 
然而,毕竟不存在热爱中国的日本义士。公元一六五四年(监国九年,永历八年,清顺治十一年 ),正月,时年五十五岁且失望透顶的朱舜水从长崎航返会安。其航海空间图示,见图九。
 
同年八月,朱舜水在会安旅所设奠哭祭四明山抗清名将王翊,私諡曰忠烈,自称知友。王翊是在 南明鲁王朝中为朱舜水唯一衷心敬重的真英雄真汉子。民国大儒马一浮记王翊有曰:“王翊,字 完勳,慈溪人,徙居馀姚。鲁王监国,翊与诸生王江同起兵海滨,应江上师。浙东不守,翊说黄 斌卿攻宁波,不克。乃入四明山寨居之,有众万馀。再破上虞,略天台,徇奉化,拔新昌,卒为 清师所执。是时浙东出寨相望,翊号最强,义声着于远近。﹝……﹞”47朱舜水是如何看待这位 四明山豪杰烈士?舜水曰:
 
若夫运会元亨,﹝……﹞又何有忠节之名?所以然者,直忠臣适然之数,到此地位,自然而然, 故从容就之耳。﹝……﹞。世乃有非笑之者曰:“明室无王,普天臣虏,事不可为,无不变貌革 心。尔区区一二匹夫,违天衡命,妄言志节,一部二十一史,何处纪载?而乃贸贸焉出此乎!” 呜呼!此何异污泥之虾虿,蹩躠为雄;粪壤之蚯蚓,歌吟得志;又何足与之言白黑、较短长哉! 草皆莎茅而灵芝显,水尽鱼虾而蛟龙尊;鹪鹩燕雀比翼而飞,而鸾凤鵷雏希世而一见;犬羊豭豕 ,称群而数,而麒麟驺虞,旷代而间生;理则然也。使忠臣者天下皆是,则忠臣安足贵哉?是以 汉之丞相、三公接迹于朝,而苏武以使臣耀册。晋之贾、石、裴、张赫奕于时,而嵇绍以侍中传 芳。唐之节义盛矣,最着司农击笏,睢阳碎齿。宋之败亡极矣,犹有世杰、秀夫、文山、叠山。 然则忠臣者,生于斯世,为于斯世,际遇何时,竭节何时;﹝……﹞宁可含恨而殁,不可视息而 生。
 
王翊是朱舜水心中唯一的忠臣,他斥讥盈天下皆是向夷狄胡虏屈膝降伏之“虾虫犬猪”之类,何 足知忠义烈士的高洁志节?朱舜水于此一方面歌叹乱世中的“正君臣之大义,严夷夏之大防”的 “春秋规范”有如希世之珍,同时一方面也借称美忠烈之臣王翊而隐曲地向世人宣称自己乃是大 明的忠义儒家。
 
由于东南海上抗清复明的忠贞之士几乎零落殆尽,王翊之殉国,使朱舜水心灰意冷,因此其五十 六岁时期,均在会安渡过。此停栖越南的空间图示,见图十。
 
公元一六五六年(永历十年,清顺治十三年),朱舜水五十七岁,是年,他本意返国,以意外之 梗,折返会安。
 
海上抗清事业的局势实在无望,但是朱舜水在东亚海域仍然如此奔波艰难,何以如此而为?他自 己这样说:
 
辛卯年七月,预避虏难,从舟山复至安南。累年急欲归觐,多方未遂。每恨衣带之水,邈焉河、 汉。去年委曲求济,方附一舟。意谓秋末冬初,便可瞻拜彤墀,伏陈衷曲(笔者按:指晋见鲁王 )。臣数年海外经营,谓可得当以报朝廷,当与藩臣悉心商榷,不意奸人为梗,其船出至海口, 半月而不果行。复收安南,愤结欲结。﹝……﹞臣此时已促装,拟于二十一日往暹罗,也辗转以 求达也。因暹罗更在西南,诚恐主上未察臣苦心,疑为营私背旨,故捧敕惊惧,即止不行。
 
从本文前章知悉会安是当时东南亚海域十分繁荣的商港,有欧商、华商以及日商,金融经济相对 繁华兴盛,朱舜水多年旅居于此,究竟依赖什么维生?他是馀姚、松江人士,前者在钱塘江杭州 湾区;后者在长江口南岸,就是今日的大上海区,两者都是航海出洋通商经贸的最佳区位,舜水 既为布衣,又生于斯地,再加上熟习航行,更又旅居会安和长崎,他从事货殖生财,应该相当合 理合情,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理解他所言“数年海外经营以报朝廷”之意思,可能就是小有赀财 可以用来购买武器、军粮……等。再者,会安是明乡人以及海外抗清之明遗臣避难之地,可以预 料朱舜水或许也与这些抗清的明朝人士有所连系而思推荐于鲁王。复次,朱舜水计划远航柽罗, 何也?当必也是进行货殖以及借道泰国前往西南永历之南明朝商议联盟共同抗击满清有关,而或 许是鲁王害怕桂王之与其相争正统,而有所劝阻,故朱舜水被迫取消暹罗行规划,又复次,他原 本已经整帆出港,却为奸人设圈套而折返会安,其原委或者也不难明白,就是甚有可能被拥护支 持清廷的华商或是清廷派驻当地的人员阻断其支持抗清而返舟山之举。此段出航未果的空间图示 ,见图十一。
 
公元一六五七年(永历十一年,清顺治十四年),该年二月,朱舜水突然被安南国阮朝官员系捕 ,在会安地区羁留了五十天,日日生命交关,但从死囚身分逐渐转变成越南人君臣敬仰的中国大 儒,其历程,朱舜水撰述了〈安南供役纪事〉一文加以叙论。51此段生涯的空间图示,见图十二 。
 
朱舜水在安南国无故被拘捕羁留五十天之后获释,在会安的寓所早被偷盗一空,其被逢的困顿艰 难,在其上监国鲁王的奏疏中有极为深刻的描述:
 
昔苏武尚有一李陵为知己,臣之孤苦何可胜言!十日之内,逐日杀人,莫不先枭其首,从而臡肉 葅肝,夷风惨刻,但以张威,示知草菅,使臣惊惧。臣死之后。骸鼻无敢收取,自为鸱鸢犬豕之 所咀嚼。﹝……﹞
 
此中所言乃舜水被拘系时,安南国官吏一连十天在他面前屠杀罪徒,其状甚残忍无人道,欲借以 使其心惧臣服因而对安南国王行跪拜大礼。但终无法让朱舜水屈服。他依然以大明朝为天子上国 而自己是大明之儒士来维持自己的尊严。他又说:
 
使臣目送归舟,血枯肠断。况资装俱竭,肘见履穿。僮仆遁逃,伶仃孤苦,肌肤憔悴,遣日如岁 。若至明年此日,诚恐鸡骨支离,久填沟壑,况能光辅主上,大业中兴!
 
在安南国受辱拘系于会安的命运,令舜水几乎已是身心俱病而已到穷乏饥殍而死的状态,在如此 惨境,仍然不忘抗清复明,每见舟船北航而己却无法归返,痛苦万端如“血枯肠断”。幸好于次 年,也就是公元一六五八年(永历十二年,清顺治十五年),他五十九岁的时候,终于可以买舟 于夏天西南季风盛吹之际扬帆离开会安远赴长崎。此空间动线见图十三。
 
然而,朱舜水依然困守舟中无法登上日本土地。梁启超说就在这年十月,九州柳川的年轻儒者安 东守约已久闻朱舜水大名故千里间关前来长崎问学,执弟子礼,安东氏乃朱舜水在日本讲学的第 一位学生。54据梁氏考证,也是在十月中旬,舜水受郑延平王之召,乘东北季风已发而离开长崎 前往厦门,欲追随国姓爷挥师北伐。55此空间动线也见图十三。
 
朱舜水在厦门写了一封书函给安东氏,这封书函就是他对日本人讲授儒学的开端。其中有曰:
 
贵国山川降神,才贤秀出,恂恂儒雅,蔼蔼吉士,如此器识而进于学焉,岂孔、颜之独在于中华 ,而尧、舜之不生于绝域?然而亘千古而未见者何?﹝……﹞正以不学故耳;不学则执非礼以为 礼,袭不义以充义,虽上智容有过差,况其下焉者哉?
 
此段话语是朱舜水对日本人的批评,他指出日本也是神明庇护之国度,有甚多人才雅儒吉士,但 是千古以来却一直没有降生如孔、颜、尧、舜一般的圣王圣人,乃是因为“不学故耳”,不学者 何?实即不学儒家之道也。他说“执非礼以为礼,袭不义以充义”,是特别有所指的,因为舜水 出航日本的那个时代,日本的佛教佛学盛行,儒学相较依然不那么流畅,或者可以说佛是凌驾于 儒之上而广为社会上下阶层信奉,而孔孟之道却没有那么盛行。朱舜水这封给予以后成为日本一 大儒者安东守约的书函,可以称之为中国儒家在日本传扬孔孟之道的第一声。
 
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朱舜水六十岁,在厦门。史家孟森说永历十二年( 公元1658年)秋天,郑成功兴师北伐,张煌言以义师会。陷乐清宁海等邑,比次羊山,不幸猝遇 台风大作,沉巨舰百馀,延平王和煌言废然退兵。这年冬天,清兵已迫滇都,永历一路奔亡,十 三年(公元1659年)更穷途末路而逃入缅甸。57际此危殆的时节,朱舜水或有可能在厦门郑延平 王的军中。孟森再说到郑成功和张煌言为牵制清军,遂于五月攻长江,抵京口,夺瓜洲,围镇江 ,大败清军,清廷为之大震,煌言甚至一路光复四府三州二十二县。然而延平王提师迫金陵观音 门,却过于轻敌,中清将之缓兵之计,中其夹击,大败而溃,弃而归,永历十四年(公元1659年 )三月离厦门进取台湾。58朱舜水在郑军北伐阶段,虽在郑军之中,却始终没有与郑延平谋面, 因为他认为郑成功治军不严,必无法成大事,对此朱舜水有其深忧和严责:
 
藩台(笔者按:指郑成功)不以推贤进士为务,则是兴复之志不坚,而立业之基不广。志切兴复 ,而弃贤才,是涉大川去舟楫也,何以济哉?﹝……﹞廿三日,镇江开门纳降,市肆不易。然而 纪律时有未严,上情不能下究,有识早已忧之。从陆无救焚之策,候风有师老之虞。藩台似谓虏 在目中,徒使英雄顿足耳。七月初八、九,至南京,其下骄而不戢,涣而不萃,中有一二要人, 刚愎贪忌,狃于小胜,不用上命。﹝……﹞遂尔一败至此,虽死何足以赎罪!﹝……﹞民心思汉 之诚,于兹大验,一旦辜负之若此,直可大恸!
 
依上所言,郑延平的军纪败坏且他本人又不免骄傲而轻敌,再加上属下一些将领品德甚劣。因此 乃大败溃输,从此再无力量在大陆反清复明,有负引颈思汉的黎民百姓。朱舜水绝望透顶,遂于 永历十三年乘船离开厦门而再去长崎。此次去到长崎,朱舜水就再也没有生回中国矣。见图十四 。
 
朱舜水对郑延平绝望而远走长崎,那年冬天,安东守约特别为了朱舜水可以安栖于日本而奔走努 力求执政当局破例允准朱氏留居。如果未能准许,明年夏初,依法,朱舜水仍然被迫必须离开日 本,届时他怎么会有一寸地可以栖息?终于因为安东氏的尽心竭力,感动长崎镇巡黑川正直,由 黑川氏的建言,促使佐贺小城藩主锅岛直能协助,朱舜水终获长崎居住权。这是在永历十四年, 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的事,那一年朱舜水六十一岁,已是“耳顺之龄”的白发苍苍的老 儒。从此年起到六十六岁,朱氏一直居住在长崎。见图十五。
 
关于朱舜水之获准在长崎居住的史料,任公考之详矣。谨依其提供线索加以陈明于下:
 
日本三四十年,不留一唐人,仆之留于此,出之黑川丹波守之意,禀白御老中,禀之上旨而后得 留于此,非容易也。
 
黑川丹波就是长崎镇巡黑川正直。朱舜水有致锅岛氏的信:
 
某罹中原大故,适贵国以求全。私谓贵国幅员广大,物产富饶,必有贤明之君,必有好义之主, 古道监衡,必将庇佑。是以不谋家人妇子,孑身长往,适当严禁,逋播去来。昨年果蒙破格留止 ,慰借加隆。
 
由此可证白御老中乃锅岛的大臣“老中”,换言之,安东守约努力陈情,黑川正直又予推崇,再 由白御老中的了解认识,于是锅岛藩主十分钦敬,因此,朱舜水破例得以获得外国人居留长崎权 。而在此函中,舜水表达了他心中认定了日本乃是有贤明之君好义之主的君子文教之国家,换言 之,虽然日本在中国人的认知中乃“东夷”之海上岛国,由于日本彼时并无入侵中国之战争,固 然东南海上曾有海上倭人对沿岸城乡之骚扰和杀伐,可是毕竟这些倭人并非日本幕府或诸藩的正 规军队之侵华,且日本远自唐时既已派出遣唐使以及许多留华学生和僧侣,久受华化,所以,朱 氏并未将东夷之日本视之为夷狄,相对于女真八旗之入关灭明之有不共戴天之深仇大恨,日本在 朱舜水心目中实乃文明教化的有道君子国也。
 
在另一封与锅岛氏的信中,我们也看见彼时日本诸侯的好学与惜才之风。因文较长,故分段以明 之。他首先说:
 
去冬承命以下川三省见委,此子温厚淳谨,仆望其大有所成,此为下僚之子,而台下能知其可教 ,即闾阎无遁情矣。是台下之明也;其父力薄,不能教其子,而台下事事为之经营,且使其俯仰 无虞,得以专志于学,是台下之仁也。世诚不乏英才,但未有仁明之君如台下者,故多弃之泥涂 之中耳。
 
锅岛必风闻朱舜水德学深厚,故遣其属臣年轻人下川三省前往拜师学习。舜水赞美下川氏人品温 厚淳谨,于此看出日本藩国中年轻人也有虔敬而慕道向学者,以朱舜水的严于观人而能称美下川 氏,可知日本应多有青年人才。再者,此下川氏出身贫寒,锅岛以诸侯之尊竟能不论僚属之低微 出身,能出力照拂培育之,实为仁贤之主上,较之明末一大批昏君,包括虽不昏却甚刚愎不仁的 崇祯,故舜水感触特深,乃发自内心之诚而颂扬锅岛氏。朱舜水又说:
 
夫贤才固君国之重宝,而世之诸侯守相,金钱溢于府库,币帛腐于封桩,或者耽悦玩好,或者驰 意声色狗马,至于培植人才,则不肯落其一毛,台下如此举动,固一世之豪也。﹝……﹞
 
﹝……﹞仆抚之如慈母,而督之如严父。﹝……﹞仆生平一无他长,只此好善恶恶之心,切于肺 腑。﹝……﹞
 
此句前面所言统治阶层之贵族的贪腐,岂是说日本国?朱舜水实是斥骂明朝的昏君贪官污吏,同 时也指责在高位者只有贪鄙之心而吝于为国培养人才,相较之下,在日本国只是一个九州岛上的 藩主就能如此惜才爱才,在舜水饱受国难风霜摧残的命运下,乃真正肯定日本国中真有豪杰之雄 也。因此,舜水承诺必以儒家仁义之道来教育下川三省。而下川氏似乎是安东守约之外朱舜水定 居长崎收入门下的第二个弟子。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