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万事通微姐便民平台微信号!
万家微信便民平台_百事通微姐微信号_免费便民信息推广服务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微姐资讯 > 资讯 > 华人生活圈APP、海外华人微信便民分类平台

华人生活圈APP、海外华人微信便民分类平台

时间:2021-06-21 02:41 点击:
谈到微信,已经退休的前中文老师,来自上海的王蓉华说这款社交媒体应用已成为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她说,微信不仅是她的主要信息来源、联系海外亲朋好友的工具,也是在澳生活的必备工具。“像我们老人会,你要通知一下,微信里边大家都知道了......对我来说,还可以[通过微信]展示自己,提高信心。”
 
王蓉华经常在朋友圈中展示她在厨艺和园艺方面的成果与才华。数十年前移民自香港的生意人Grace在今年三月新冠疫情后,也学着使用微信,在上面做起了配送果蔬、杂货上面的团购生意,让她与丈夫的批发生意转向了网上零售,颇为成功。
 
澳洲华人谈他们如何看待微信(ABC中文):“我是今年三月份以来才学会用[微信的]。就像有些人使用脸书和WhatsApp一样,无疑微信在亚裔社区颇为青睐。”然而,对于自媒体人侯小凤来说,微信意味着信息碎片、助长自我膨胀意识。
 
这三位澳大利亚华人的想法代表了华人社会对微信的“爱恨”。那么,华人应该怎么看待微信呢?微信又有什么是非功过呢?在本周的《直播澳洲》节目中,三位研究微信多年的嘉宾分享了他们的见解。墨大国际关系硕士,微信澳洲华人杨冰清说,随着2011年1月微信的推出,在将近10年的发展过程中微信已经成为了一种自己的生态圈,创造了一整套生活方式,从微信支付到购物,到买火车票、看病挂号、买博物馆的门票等等。
 
“[微信]在澳洲对于我们来说,它给很多人,尤其是英文不好,不愿意阅读英文文章的人提供了本地的资讯。在疫情期间还出现了很多团购的群。这给商家带来了商机,也给华人社区提供了一些便利。”
 
她说,这种线上的协助也涵盖邻里互助群等,这让华人社区走到了线上,撇开了地域、城市,甚至国家的阻隔。于海青博士说微信的与中国国内朋友、家人的沟通联系功能难以取代,澳大利亚华人也别无选择。(ABCNews)
 
台湾国立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副教授陈至洁博士承认微信的功能很多,美国政府在9月15日之后也不太会完全限制微信在美国的使用,但是他建议大家是时候要寻找替代者了。
 
“在中国以外商业公司所提供的社交app都可以使用。除了微信之外,华人朋友是不是也应该开始用起其他的软件。这也是一个避险的措施。”然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传媒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于海青博士却有着不尽相同的看法。“一个中心的问题是选择的权利,我们在澳大利亚的华人有这个选项吗?”
 
“对于我们又想跟在中国的家人和朋友沟通的话,我们有没有选择[其他社交媒体的]权利?”她说,如果中国的亲朋好友普没有这个选择权,在海外的华人也会被绑架,一直使用微信。“虽然我在同时使用其他的平台,可是因为我的家人,我的老父老母不能够用其他平台,我也就被宁愿被绑架。这是没有办法的。”
 
就在今年8月的一次媒体见面会上,澳大利亚联邦代理移民与多元文化事务部长艾伦·塔奇(AlanTudge)表示澳大利亚政府“没有计划”禁止微信。于海青博士还指出,澳大利亚政府必须一视同仁地面对所有的社交媒体平台。“[堪培拉]应该以同样的标准适用于FacebookMessenger也好,WhatsApp也好,Twitter也好。要保证我们澳大利亚公民的微信便民信息生活和海外华人微信便民分类平台征婚信息。”
 
台湾的专家陈至洁博士认为微信这样的社媒平台还可能会带来在澳华人不能融入当地国家的问题。陈至洁博士认为“数字泡泡”,或者叫做“回声房”让很多微信用户误以为收到了大量丰富的信息,而实际上这些信息的来源十分单一。
 
“微信锁住了一大部分用户,它培养出了比较固话的趋势。而不喜欢微信内容的人又在其他平台上创建了某种对冲式性的叙事,但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这两种不同叙事之间有比较好的交流。”杨冰清表示,由于持不同观点人士的交流不畅,澳大利亚华人社区中出现了意见上的分裂。
 
陈至洁博士说,他在对澳大利亚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分析中还发现,很多澳大利亚本地的华人公众号APP、自媒体微信便民平台没有提供华人融入当地社会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则会让澳大利亚华人置身于入乡随俗的进程之外。“如果在这样的公众平台上,都不去讨论,不去披露政府和社会提供的便利和权益保障,这对华人融入当地社会,得到合法权益的保障,生活上的便利都会受到影响。”
 
他说久而久之,华人社会就会与主流社会脱节,彼此也没有更多地交流,造成了隔阂。然而,于海青博士指出这种情况只局限于公众号,而在很多微信群中,大家对澳大利亚信息的交流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在澳大利亚大选时。
 
澳大利亚华人微信公众号app平台与自媒体的乱象:于海青博士说,从她与孙皖宁教授有关微信在澳大利亚华人社会使用的研究中发现,很多公众化或自媒体注重夸大事实,误导受众,咆哮体的写作方式一部分是由于他们的极为商业化的运作。她说,在对排名前50的微信公众化内容及背景进行了分析与调查后发现,由于他们都是为了逐利而设立的,为了获得更多点击率,这些自媒体就必须要吸引人们的眼球。因为点击率就意味着广告收入。
 
“还有市场竞争很激烈,既然以盈利为目的,就会你死我活,在恶性竞争的背景下,质量的问题就难以保证。”“他们不是媒体,但是又起到了媒体的作用。”陈至洁博士也表示,由于微信新媒体账号需要在商业上生存,因此内容上掺杂了很多广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软文(即:以新闻格式书写的广告)
 
她指出,一些公众号的竞争模式是谁能最先发出信息——先别人一步发出某个爆炸性新闻意味着10万+的点击率,因此很容易会忽略对信息的质量。她说,这造成了标题中常常出现非常多的感叹号,用危言耸听的方式去“恐吓”读者,甚至还有翻译错误。“[他们最终会]把当地媒体上的一些报道再加码,再添油加醋,再转到华人生活APP平台上。”
------分隔线----------------------------